作曲這件事可以很難,也可以很容易。無論是一位作曲家、歌曲作者、編曲、制作人或是其他,你肯定都有過“被卡住”的感覺,你沒法創作,甚至把你的作品當作仇人。很多人都把這種停滯期叫做“創作瓶頸(Writer’s Block)”,其實它是并不存在的。真正束縛你的實際上只是拖延癥和恐懼而已。
我曾看過一流電影作曲家Michael Giacchino的一個現場訪談,他說他就沒遇見過這種狀況?,F場響起的喘息聲和喃喃低語就好像他說了什么褻瀆神明的話。
不過我在這兒只想告訴你并不是這樣的,這個所謂的“瓶頸”或“障礙”只是存在于你腦海里,它的出現只需歸結于幾個很簡單的原因:你有太多的選擇;你不知道從哪兒開始;你不知道進度到哪兒了;你心不在焉;或是你在害怕什么(對自己不夠自信、準備不充分等等)。
如果你在作曲上遇到了什么困難,這里會為你提供一些方法以幫助你走回正軌。
(Image: PhotoDune)
在文章中我們首先會討論到的是:怎樣控制你的可供選擇的數量,以幫助你迅速的做出決定,讓你在創作時下筆如有神助。
限制你的選擇
當你盯著一片空白的頁面時,你腦子里會有什么想法?不知道你是什么感受,對于我能找到無數個可怕的可能性,這簡直讓我不知所措!如果你也有這種感覺并想克服它,你就應該嘗試縮小你的選擇范圍。
過多的信息和選擇會讓我們不堪重負。一項關于“可選擇數量對于果醬銷量的影響“的公開研究表明,更少的選擇實際上會產生更強的前進動力。
“一名研究助理會在超市的攤位里擺放不同果醬的樣品。一個攤位有六種果醬,另一個攤位則有二十四種果醬。他們會記錄顧客的購買行為,看顧客最終是否購買了果醬。研究者Iyenagar發現那些經過了有更少樣品(六種果醬)的攤位的顧客購買的可能性會更大?!?br /> (來源: Asian Efficiency)
人們做決定的關鍵是這個決定是否容易做出?!皩懸皇赘琛笨雌饋聿⒉幌袷且粋€決定,但是“我要寫快歌還是慢歌?”就是一個很容易做出的選擇了。想要推進你的寫作進程,就應該把你要做的決定變得簡單一些。
作曲就是和做選擇有關的。早做決定,明確概念,然后再一步一步地敲定細節。
這里有五個步驟,從最初的藍圖規劃到最終的細節推敲,它們能夠幫你打破束縛,做出好的選擇。想象怎樣雕刻一尊雕像吧——第一步你要從一塊大石頭開始,然后它慢慢看起來像一個人了,只有在最后才完善各種復雜的細節。
在這一過程中你將由外及里地探尋,每一個小決定都將引起連鎖的反應。如果你決定要寫點重金屬風格的音樂,你就會很自然地選擇好需要的樂器。相反地,如果你一直在糾結該用什么樂器,卻還不知道要作什么樣風格的曲子,你就會被一大堆選擇所迷惑。此時你可能會覺得束手無策,開始做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打發時間,最終你可能什么都寫不了!
你不需要被你最初的選擇所牽絆住,每一個決定之后都是可以更改的。不過早做決定能幫助推動你的寫作進程,并能寫出統一的有凝聚性的音樂。
(Image: PhotoDune)
1.整體性決定
首先建立你的主要概念,這樣你就知道你應該寫什么了。
你在寫什么?這聽起來簡單,但是大多數人往往根本不知道他們要做的是什么?!拔医裉煲獙懸皇赘琛逼鋵嵤羌挿旱暮磺宓氖??!拔乙獙懸皇钻P于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的情歌,他們在童年時相愛然后分離,最后在成年時團聚”這樣一件事才是具體的,并且能夠讓你的腦子轉動起來。
作曲家描述一幅畫面要比描述他們自己來得容易,原因是圖片已經很直觀地為他們指示了要寫的東西。當作曲家無法開始編寫一段獨立的音樂時,他們忽略了一個問題,就是他們都缺乏大局觀。
你要寫的歌的風格是什么?
這個問題每次也都會給出不一樣的答案:“我要寫點東西”或者是“我要寫一段快速的、令人興奮的、現代風格的管弦樂”。當你在決定音樂風格時,你必須幫助自己做出更具體的決定,例如節奏、和聲、樂器等等。
2. 關于作品的具體決定
接下來就要根據你的作品做出更為具體的決定了,不過這個決定仍然是整體性的。
接下來就要決定基本的結構了。這部作品是普通的主歌副歌模式呢還是有什么新模式?
最好的歌詞和歌曲內容往往都有最簡單的結構。作曲家往往希望聽眾能夠被自己的作品調動起來,并一直保持興奮的狀態,因此總會嘗試一些新鮮的內容來吸引聽眾。
你的作品整體形式能夠表達你的想法,不過在之后的創作過程中要在每一小節中填充上細節。
決定你是否要使用傳統的ABA格式,不過也許模仿一下奏鳴曲的形式將會使你的作品看起來煥然一新。
4. 決定每一小節的大綱
現在你已經了解整部作品的輪廓了,接下來你應該更進一步地單獨列舉出每一小節的輪廓及特點,并將它與其它小節做對比。
5. 決定細節
最后你就要把你的大綱變成有血有肉的作品了。整個結構要呈現不同的紋理和顏色。表面的細節要栩栩如生。
這整一個過程的好處在于你并不只是在“寫東西”。相反的你是在完成非常簡單而且實際的任務,比如“寫一段緩慢、悲傷、安靜的C小調小號獨奏”。
(Image: PhotoDune)
行動的過程
我會告訴你如何使用這幾個步驟創作一部作品。
寫一部大的管弦樂作品是挺唬人的,不過用這幾個步驟把所有大的決定分解為小的決定,就會讓一切變得容易一些。這一個作品就是我依照這個步驟來完成的:
1.第一步決定我要寫什么。我知道我想寫一部幻想、冒險風格的管弦樂作品;
下一步我要根據這一部作品做一些具體的選擇。我決定要用中快速和12/8拍。樂器組成的話就管弦樂隊吧,不過也要加上有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豎笛以及有點魔幻感的鐘琴。
我覺得多利安調式(Dorian)是一個不錯的選擇,因為它有點中世紀教會模式的味道。自然小調音階會讓整部作品更有悲傷的感覺。
關于作品長度問題,我覺得還是短一點比較好,所以我把目標長度定位到90秒到2分鐘左右。請注意,我可沒說“一定要在1分50秒”,我只能感覺應該是多長時間。作品傳遞的情緒應該是有趣的和興奮的。并不是吵鬧的喜慶或是令人感到威脅,而是一段令人振奮的旅程。
我在這里想要強調的是,你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應該是可以在一瞬間內完成的。
2.在決定了整體的形式之后就可以進行第二步了。由于我之前就已經決定這部作品不會太長,所以我不會建立一個太過多樣化和復雜的形式。我覺得我要創造一個重復三次的主題,并且一次比一次更為宏大。事實上只要第一部分成形,第二部分就能很自然的創作出來了。我要打造一個溫柔的開頭部分,然后是一個中強的第二部分。
3.這三個部分應該是循序漸進的,在列出大綱之后就應該開始填充更多的細節。我決定第一部分要以一段豎笛獨奏開始,并以豎琴做背景音樂;第二部分則是小號和大提琴獨奏;最后一部分則加入銅管和定音鼓。我在這一個步驟中真正的開始創作音樂并構思細節。
由于我已經確定了以下的部分,因此能輕而易舉地構思出基本的主題:
l 多利安調式,我可以明確我可以使用哪種音調了;
l 以豎笛開始;
l 12/8拍;
l 中快速。
根據這些固定的條件,我就可以在鍵盤上即興創作我喜歡的作品了。這聽起來是不是很簡單?
如果你還沒什么創作欲,那就給自己加多一點約束條件吧:“只能以F#開頭”等等。
之后我要闡述一下每個單獨部分的基本形式,比如說第一部分引出了主題然后逐漸增強,第二部分為了增強力度所以要增加一個B主題,第三部分繼續陳述主題并將其推向結尾的高潮。
在這個階段中可能需要你改來改去,有一些整體性的決定可能需要重新考慮,然后整個作品看起來就會比較生動了。
4.最后讓我們來看看細節吧。我想加多一點管弦樂的元素,并且讓主題更多樣化一些,這樣聽起來就不會覺得千篇一律了。背景音樂中的豎琴以琶音為主,在這一階段我就會完成琶音的部分。以豎笛和豎琴開始似乎顯得有些單薄了,因此我也會考慮添加一些元素使它更為飽滿。我必須不斷地對作品進行審查和精煉直到它成形。
(Image: PhotoDune)
結語
在創作作品這樣一個剝絲抽繭的過程中,你應該學會從做最簡單的決定(風格)開始,再到最困難的決定(用什么音符什么和弦?小提琴還是中提琴?)。循序漸進的好處就在于你做的每個決定都會讓下一階段變得更容易。但是一定要遵循某個確切的順序碼?當然不是。想要從最困難的部分入手也并不是不可以,你可以從一個有價值的小想法開始,逐漸將其展開成一個完整的作品。
我在這兒列舉出的步驟并不是創作的唯一方法,我自己也并不是經常使用這個方法的,但是當你被卡住的時候,你可以嘗試使用它來一點點打破在你面前的阻礙。
很多時候當你找不到繼續向前的路的時候,其實是擺在你前面的路太多了。列出一大堆的選擇很可能最終導致你無法選擇。想想那些汽車銷售員吧,他們從來不會問“你想不想要這部車?”,而是會問“你想要藍色的還是紅色的?”
別擔心你做的是不是正確的,或者別人是不是也這么做過。你只需要做真正有成效而不是看起來有成效的事。
來源:audiotuts
作者:Ryan Leach
編譯:elise